分红之后三孚新材用63%募资补血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且逾期涉虚增营收靓化业绩
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提供商,主要从事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及新型环保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月2月,三孚新材将接受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此次计划发行2046.64万股,募集资金金额为2.60亿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9555.00万元建设替代氰化电镀的高密度铜电镀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16445.00万元,其中使用补充流动资金占比整个募集资金比高达63%,在拟上市公司之中较为罕见。
公司募集资金1.6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说明公司现金流极为紧张,但是在此情况之下依然不忘分红,2019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高达2011.79万元。另外,公司短期借款金额较小,截止2020年9月30日并无短期借款,因此公司募集巨额资金补充合理性存疑。
其次,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高且出现巨额逾期情况,涉嫌放宽信用增长增肥业绩。财务数据勾稽异常,涉嫌虚增巨额营收,并且还出现巨额采购资金去向不明等情况需值得特别关注。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且巨额逾期
2017年至2020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891.54万元、18846.66万元、22136.09万元、18824.08万元,呈增长之势。营收收入的增长,也带动了应收账款的快速上升。
报告期内,公司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7835.05 万元、9646.62 万元、11889.55 万元和 11241.41 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比为52.61%、51.18%、53.71%何59.72%,占比较高且均高不下,高比例的应收账款也形成了巨额逾期情况。
材料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分别为1922.48万元、2776.61万元、3684.46万元和2422.66万元,分别占应收账款比为22.99%、27.22%、29.18万元和20.20%,具有逐年上升之势,应收账款逾期金额较大,或涉嫌放宽信用增肥业绩。
高比例的应收账款逾期也是对公司计提较大金额坏账准备,报告期各期末坏账准备金额分别计提527.64万元、553.43万元、736.81万元和753.19万元。
缺乏数据支撑涉嫌虚增营收
2018年至2020年1-9月,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6117.15万元、9488.10万元、9074.88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比为32.46%、42.87%、48.21%,由此可以合理推测出营业收入总额分别为18845.19万元、22132.26万元、18823.65万元。其中外销收入分别为15.67万元、9.14万元、0万元,根据国家规定16%销项税计算,则当期含税营业收入应分别为21858.26万元、25671.96万元、21835.43万元。上述含税营业收入在财务报表中将体现为同等规模的间接流量流入和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等经营性债权的增减。
2018年至2020年1-9月,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披露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5319.52万元、14826.52万元、13772.94万元,预收账款分别为81.83万元、12.78万元、0万元,分别较上期增加45.79万元、-69.05万元、-12.78万元。因此,需要考虑公司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影响,综合预收的影响,流入与营收相关的现金应分别为15273.73万元、114895.57万元、13785.72万元。
上述现金流量与含税营业收入勾稽,含税收入相比流入的现金高出6584.53万元、10845.44万元、8062.49万元。理论上,这一金额应该体现在该年度较上年度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增加的规模。
公司2019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合计金额为9646.62万元、13541.57万元、13984.66万元,较上期分别增加1811.57万元、3894.95万元、443.09万元。与上述含税收入与现金流勾稽出的数据之差分别为4772.96万元、6950.49万元、7619.40万元,即公司2018年至2020年1-9月合计1.93亿元的含税收入既未收到现金,又未体现在应收的债权上,成了无源之水或虚增营收。
采购金额异常拟虚假采购
营收收入缺乏财务数据支撑,自然会影响大采购金额。
2018年至2020年1-9月,公司对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分别为4062.80万元、5745.60万元、5759.67万元,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额比为39.19%、44.687%、52.91%,由此可以合理推测出采购总额分别为10366.93万元、12589.44万元、10885.79万元。根据13%进项税计算,则当期含税采购金额分别为11714.63万元、14531.17万元、12300.94万元。
而当期现金流量表中披露,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8359.53万元、7583.60万元、5795.73万元。预付款分别为344.94万元、47.35万元、424.40万元,分别较上期增加123.48万元、-297.59万元、377.05万元,则同期支付采购流出金额分别为8236.05万元、7881.19万元、5418.68万元。含税采购与支付采购流出流出金额之差分别为3478.58万元、6649.98万元、6882.26万元。
根据财务勾稽关系,采购总额与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金额之差应在应付账款及预付账款中有相应的增减,形成相应的债务。
2018年至2020年1-9月,公司应付账款金额分别为1658.51万元、1989.57万元、2963.25万元,较上期分别增加205.86万元、331.06万元、972.68万元。远低于含税采购与支付流出采购金额之差3272.72万元、6318.92万元、5909.58万元。说明2018年至2020年1-9月公司15501.22万元采购金额存在异常及支付问题,涉嫌虚假采购。
研发远低于同行,毛利率持续下滑
材料显示,报告期各期 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848.80万元、1,098.35万元、1,193.76万元、1,026.5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70%、5.83%、5.39%、5.45%。
公司研发投入虽然科创板5%的最低标准,但是相比同行却显得就较为吝啬。
资料显示,公司同行可比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7.45%、7.37%、6.98%和9.38%,分别高于公司研发投入比1.75%、1.54%、1.59%、3.93%,差异较大。公司也坦称,公司整体研发投入相对较低,较低的研发投入不能有效支持持续的技术创新,从而存在技术创新落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风险,对公司未来技术先进性存在不利影响,进而对公司未来产品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在通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和研究得出并以配方形式体现,存在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同时也说明技术含量较低。
研发能力弱,竞争能力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
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48.47%、46.16%、41.85%、41.41%,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电子化学品收入占比逐年提高所致。报告期,电子化学品的毛利率分别为 42.57%、36.42%、32.59%和 31.51%,亦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毛利率较低的水平沉铜专用化学品收入占比提高所致。
可以看出,公司称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原因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电子化学品收入占比逐年提高所致。说明电子化学品竞争白日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